Chapter 10

 羧酸  取代羧酸

Carboxylic Acids and 
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s

主讲:唐伟方

羧酸:分子中含 -COOH 的化合物。

通式: RCOOH,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 -COOH 取代所得到的衍生物。

取代羧酸是羧酸烃基上的H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。

羧酸            羧基     

一、结构

酮中C=O双键键长1.20Å;醇中C-O单键键长为1.43Å

甲酸

1.23 Å1.36 Å

第一节 结构、分类和命名

sp2杂化sp2杂化p-π共轭

p-π共轭使键长趋于平均化 

二、  分类

* 根据含有羧基的数目可分为:

    一元羧酸、二元羧酸、多元羧酸

* 根据羧基上所连的烃基 不同可分为:

脂肪族羧酸、脂环族羧酸和芳香族羧酸或饱和羧酸、不饱和羧酸,芳香酸苯环上有 羟基的也称为酚酸。

* 根据烃基上取代基的不同可分为:

  卤代酸、羟基酸、氨基酸、羰基酸等。

   取代酸根据取代基位置不同又可分为: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α -β -γ - 等取代羧酸    

草酸

(二元酸、脂肪酸)

乙酸

(一元酸、脂肪酸)

丙烯酸

(不饱和酸、一元酸、

脂肪酸)

(芳香酸、一元酸)

苯甲酸

 

1-环己烯甲酸   

 (脂环族羧酸、不饱和羧酸)

水杨酸   

(芳香酸、酚酸)

苯甲酸   

(芳香酸)

三、 命名

     

formic acid

     

acetic  acid

CH3COOH

HCOOH

肉桂酸

cinnamic acid

草酸

oxalic acid

1、俗名   根据来源:

2、系统命名(IUPAC命名

    

propionic acid

CH3CH2COOH

3-甲基戊酸

α-methylvaleric acid  

β   α

β-甲基戊酸

β-methylvaleric acid  

4-甲基-2-溴戊酸

 2-bromo-4-methylpenanoic acid 

3-(4-溴苯基)丁酸  

3-(4-bromophenyl)butanoic acid 

不饱和脂肪酸

选择同时含有羧基和不饱和碳原子在内最长碳链为主链,编号时从羧基碳开始。

2-丁烯酸

2-butenoic acid 

α-丁烯酸

Z-3-甲基-3-戊烯酸

Z-3-methyl-3-pentenoic acid

环戊基甲酸

cyclopentanecarboxylic 

acid

一元的脂环族羧酸可以将其看做甲酸衍生物,将环做为取代基。

(1R, 3S)-3-甲基环己基甲酸

(1R,3S)-4-methylcyclohexane-

carboxylic acid 

以苯甲酸的衍生物来命名,取代基通过对苯环编号标出,编号从羧基所连碳开始。

苯甲酸

benzoic acid

3,4,5-三羟基苯甲酸

(没食子酸)

3,4,5-trihydroxybenzoic acid 

多元羧酸选择含有两个羧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,并在“酸”前面表明羧基数目。

己二酸

hexanedioic acid

(1R,3R)-1,3-环已烷二羧酸

(1R,3R)-1,3-cyclohexane-

dicarboxylic acid 

顺丁烯二酸

(马来酸,缩水苹果酸)

cis-butendioic acid

maleic acid 

取代羧酸命名将取代的卤素、羟基、氨基等作为取代基,命名与脂肪族羧酸类似,注意: 羰基酸羰基上的氧以“氧代”表示。

2-氨基-4-甲硫基丁酸 (蛋氨酸  methionine ) 

2-amino-4-(methylthio)butanoic acid

2-甲基-4-氧代丁酸

2-methyl-4-oxobutanoic acid

羧酸分子之间的缔合

第二节  物理性质

羧酸的沸点高于相应的醇:羧酸分子间可

形成更多的氢键。羧酸分子主要以二缔合

的形式存在,沸点较高。

bp:  31oC        80oC       99oC     141oC

能与水形成较多的氢键,水溶性较大,水溶性随其烃基增大而下降。

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

溶解度(g/100ml)

正丁醇 7.98 、丁酸与水混溶

第三节  化学性质

一、  羧酸的酸性

(一) 酸性强弱

羧酸的酸性比酚、醇及其它各类含氢化合物的酸性强

pKa

~ 5

~ 10

~ 16-19

~ 35

醛、酮中羰基的碳氧双键键长(1.20Å 

羧酸的酸性强弱还受到碳链上取代基的影响,

取代基的性质、数目、以及取代基在碳链上

的位置都对羧酸酸性产生影响。

羧酸结构对酸性的影响

羧酸酸性的强弱取决于电离后所生成的羧酸根负离子的稳定性。总的原则是: 

若烃基上的取代基有利于负电荷分散,羧酸根负离子稳定,酸性增强;反之则会使酸性减弱。

1 取代基对脂肪族羧酸酸性的影响
          (主要为诱导效应的影响)

吸电子基使酸性增强,推电子基使酸性减弱;吸电子或推电子能力越强影响越大;基团越多影响越大。      

      HCOOH  CH3COOH  CH3CH2COOH

 pKa 3.77         4.74             4.88

推电子能力:  CH3  CH2CH3

4.76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.86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.05

2.66          2.86          3.83           1.68

NO2 > CN > CHO > CO2H > F > Cl > Br > I > C≡CH > OCH3 > OH > C6H5 > CH=CH2 > H 

吸电子诱导效应: 

推电子诱导效应: 

(CH3)3C > (CH3)2CH > CH3CH2 > CH3 > H 

一般在元素周期表中,自左至右或从下

到上吸电子能力依次增强;烃基的C原子在杂化时 成分越多,吸电子能力越强。

pKa2.66      2.86        2.90              3.18

pKa2.86            1.26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.64

4.82

 

4.35

 

 

3.32

原子的吸电子能力: spsp2 sp3

②取代基距离羧基越远,影响越小(诱导效应随距离增加而减弱) 

2.8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.1

4.5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.82 

二元羧酸的酸性(K1K2

pKa1=1.27

pKa=4.74

pKa1=2.85

pKa=3.77

二元羧酸有两个离解常数K1K2

酸性由K1决定。

2)取代基对芳香族羧酸酸性的影响

1)取代基对脂肪族羧酸酸性的影响

芳香酸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其酸性有影响,

随取代基的性质、数目、位置的不同,

影响也不同。

pKa   4.35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.17              3.40

吸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增强,推电子基使酸性减弱。取代基越多,影响越大。

            

 对位取代比间位取代的影响大;邻位取代除氨基外,一般都使酸性增强, 邻位效应。

pKa  2.21            3.46               3.40

pKa  3.89       4.28               4.35            5.0            

诱导效应

共轭效应

诱导效应

③ -OCH3-OH在对位时为推电子基,在间位时为吸电子基。

pKa  2.98             4.1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.54

邻位效应:

2.98

4.54

4.08

二、羧基中羟基的反应

羧酸

酰氯

酸酐

酰胺

(一)酯化反应-生成酯

可逆反应,常用的催化剂是强酸如:

硫酸,氯化氢或苯磺酸等。 

 
 

烷氧断裂

酰氧断裂

1 反应机理

亲核加成

质子转移

消除

脱去质子

先加成后消除,酰氧断裂。

酸的作用:使加成和消除容易。

羧酸与一级、二级醇酯化, 一般是酰氧断裂。三级醇一般是烷氧断裂。

R构型R构型

2 酯化反应活性大小的比较

1、空间位阻:位阻越大,反应越难进行;2、电性效应。(主要考虑空间位阻)。

醇:CH3OH > RCH2OH > R2CHOH

 

酸:CH3COOH > RCH2COOH > 

             R2CHCOOH > R3CCOOH   

CH3COOH    C2H5COOH    (CH3) 2CHCOOH 

      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.84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.33 

(CH3) 3CCOOH       (C2H5) 3CCOOH 

       0.027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.0016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

(二)生成酰卤 acylhalideP337

试剂:亚硫酰氯、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

负产物气体
亚磷酸200℃ 分解
三氯氧磷bp107℃
 

(三)生成酸酐 anhydride)

脱水剂如乙酰氯、乙酸酐、P2O5等)存在下加热,分子间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anhydride

制备混合酸酐

(四)生成酰胺amide)

三、还原反应-生成伯醇

强还原剂 LiAlH4 将羧酸还原为伯醇 ,分子中的双键不受影响。不能被 NaBH4 还原。

四、 α-氢的卤代反应 

羧酸在少量红磷或三卤化磷存在下与卤素(Cl2Br2)发生反应,得到α-卤代酸 

五、 脱羧反应

 G 为吸电子基团,如:G = COOH CN C=O NO2 CX3 C6H5等时脱羧反应极易进行。

六、  二元酸受热的反应

二元羧酸对热较敏感,当单独加热或与脱水剂共热时,随着两个羧基间距离的不同而发生脱羧、脱水或两者兼有的反应。

1  1,2-  1,3-二羧酸

与脱水剂共热,生成环状酸酐。常用的脱水剂有乙酰氯、乙酸酐、五氧化二磷等。 

2  1,4-  1,5- 二羧酸 

两个羧基间隔四个或五个碳原子,受热发生脱水脱羧反应,生成五元或六元环酮。

3 1,6-  1,7- 二羧酸 

第四节  羧酸的制备

1、氧化法

烯烃、炔烃、芳烃侧链、1级醇、醛酮等的氧化

1. 氧化法

2. 腈水解法 

通常只适用于伯卤代烷,仲、叔卤代烷

在氰化钠(钾)中易发生消除反应 

1. 氧化法

2. 腈水解法 

3. 格氏试剂法 

可由伯、仲、叔或芳香卤代烃来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。

第五节   取代羧酸

卤代酸

羟基酸

羰基酸

氨基酸

1、卤代酸受热的反应(碱性条件)

一、 卤代酸

 

 -内酯

1、羟基酸的受热反应(酸性条件

二、 羟基酸 

分子间酯化
形成 
交酯

六元环内酯非常容易形成

丙交酯

 -戊内酯

 -甲基- -丁内酯

2、羟基酸的制备

 卤代酸的水解

 氰醇的水解

雷福尔马茨基(Reformatsky)反应 

 -

有机锌化合物BrZnCH2COOR)活性比格氏试剂低,不与羧基或酯羰基加成,同时生成的羟基酸不脱羧生成烯。

3.  酚酸

2-羟基苯甲酸(俗称水杨酸)

(2-hydroxy benzoic acid)

柯尔伯-许密特Kolbe-Schmitt反应 

p323

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,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,肽或多肽也是由氨基酸组成,其与蛋白质的区别是根据分子量的相对区别。人体内的酶,激素,受体等都是蛋白质。

氨基酸、多肽和蛋白质 p505

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。

组氨酸 谷氨酸(其钠盐即味精)

 

D-氨基酸 L -氨基酸    D-甘油醛

1  结构

*

氨基酸的命名常根据其来源,用俗名表示,每个氨基酸都有俗名,也用其英文名称的前三个字母来表示:

甘氨酸

glycineGly

天冬氨酸  

aspartic acidAsp 

2、分类和酸碱性

按氨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分:

α-氨基酸,β-氨基酸,γ-氨基酸  

蛋白质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,除脯氨酸外,均为α-氨基酸  

按氨基酸分子中氨基与羧基的数目来分:

中性氨基酸、酸性氨基酸,碱性氨基酸

氨基酸分子中既存在酸性基团(-CO2H

又存在碱性基团(-NH2),以内盐形式

存在。

甘氨酸         天冬氨酸

内盐也称偶极离子Zwitterionp511

特点:不溶于有机溶剂,相对能溶于水,当完全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时,其水溶性最小;熔点都很高,类似于盐。

3、氨基酸的等电点

中性氨基酸的水溶液显酸性。

苯丙氨酸

蛋氨酸

酸性指 -N+H3  给出质子的能力,碱性指 -COO-得到质子的能力。以那种离子存在取决于的环境的 p值。

碱性氨基酸分子中碱性基团的数目大于羧基的数目其水溶液显碱性。

赖氨酸

精氨酸

酸性氨基酸分子中碱性基团的数目小于羧基数目其水溶于显酸性。

天冬氨酸

谷氨酸

氨基酸溶于水中是否完全以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。与本身结构和溶液的pH值有关 

中性氨基酸的等电点:pH=6.2~6.8

 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:pH=2.8~3.2

 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:pH=7.6~10.8

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等电点,可用来鉴别氨基酸。

等电点时,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的氨基酸浓度最大(在水溶液中),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。

可以通过调节溶液 pH 值使氨基酸正好以

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。此 pH 值等电点。

4、氨基酸的反应

1)与水合茚三酮的反应

            茚三酮             水合茚三酮

2)氨基酸受热的反应

交酰胺

β-氨基酸

γ-氨基酸              内酰胺

α,β-不饱和酸

二、 多肽和蛋白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olypeptides and proteins

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,形成一个酰氨键,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,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肽键。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,多个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。

肽键

二肽

甘氨酸(Gly)   丙氨酸(Ala)    亮氨酸(Leu) 

甘氨酰丙氨酰亮氨酸

(甘-丙-亮)(Gly-Ala-Leu)

N端C端

多肽可以经过人工合成,1953年英国科学家桑格

FSanger)测定牛胰岛素一级序列获得了诺

贝尔奖 1958 由北京大学和上海生化研究所等

单位联合开始进行牛胰岛素的合成。直到19659

17日成功合成这种由21个氨基酸的A链和30个氨

基酸的B链组成的牛胰岛素,经过严格鉴定,这种

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在结构、生物活力、物理

化学性质、结晶形状上都与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

样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

成的蛋白质,为人类认识生命、揭开生命奥秘迈进

了一大步。

loading,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...

NOTE: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page.